译研人物|“译”生执着——访蒙古翻译家宝利德巴特尔

来源:中国文化译研网

作者:宝利德巴特尔

2020-03-03

宝利德巴特尔,蒙古人,现任蒙古国光明外语学院顾问。曾翻译李白、杜甫的诗歌,以及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狼图腾》等大量中国文学作品。


1
巴特尔的“译”世界
1988年,巴特尔翻译了几首唐诗,刊登在当时的《文艺报》,这是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初次尝试;随后又将《女侠斗色魔》、《魔女江湖》两部中国武侠小说翻译成蒙文,其销路到现在一直非常稳定;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巴特尔陆续翻译了《雪山飞狐》、《还珠格格》、《成吉思汗》、《精武门》、《天龙八部》、《忽必烈》等大量中国电视连续剧;2010年,受世界银行一家环保机关之托,巴特尔翻译了中国长篇小说《狼图腾》,此书在蒙古国出版后反响热烈,可谓一鸣惊人;之后,巴特尔又翻译了《成吉思汗》、《藏獒》、《密勒日巴大师传》、《雪珂》、《碧云天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中国小说,这些作品在蒙古国的销量都很不错。

2
对作品的选材坚持精益求精
巴特尔认为,文学翻译是对原作的再创作,其难度不言而喻。作为一名翻译,自己每天也会遇到各种困难,而其中最大的困难,在巴特尔看来其实是选材。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博大精深,与之相比,个人的才学犹如沧海一粟。但正如密勒日巴(藏传佛教大成就者)所说的“逆境增援”,困难绝非一件可怕的事,反而应视其为人生中的磨练。因此,在开展翻译工作之前,巴特尔都会先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,兼顾本地读者的口味,对要翻译的作品精挑细选。

3
文学互译推进中蒙文化交流
在谈到蒙古读者对于中国图书的需求时,巴特尔表示,蒙中两国都是东方国家,传统文化有不少相似之处。如今的蒙古国家中央图书馆,就藏有蒙古祖先翻译过的海量级中文古代图书手抄本。加上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,蒙古基本上实现了扫盲,国民基础教育功底不差,审美观良好。因此,中国出现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,翻译成蒙文之后,很快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,这是毫无疑问的,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翻译质量如何。

而对于将蒙古的作品引进中国,巴特尔谈到,前不久他收到蒙古国前总统那楚克·巴嘎班迪自己撰写的作品《皇冠版的词语》,该书由中国辽宁民族出版社从西里尔蒙文翻译成传统蒙文出版发行。2015年7月,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传统蒙文版的《狼图腾》,这是以他的西里尔蒙文译本为底本转译成传统蒙文的。巴特尔认为,这两部作品的引进是很好的开端,俗话说得好,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。同时他也推荐了自己撰写的两本书《学好外语的秘诀》和《解密蒙古智慧》,这两本书翻译起来恐怕难度较大,但他表示可以帮助中文译者。

4
对中蒙文化交流的美好希冀
巴特尔对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持非常乐观的态度,“我个人觉得,蒙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前景光明,潜力无穷。其中当然包括文化交流,文学互译。对此,翻译人才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。文化交流是蒙中两国友好关系永恒不变的、神圣的领域。作为普通的译者,为此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是本人素来的夙愿。”

5
巴特尔给年轻译者们的建议
在巴特尔的眼中,年轻译者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三宝,即人身、智慧和时间,就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用尽他所有的资金,都买不到年轻人拥有的财富——时间。“年轻译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,然后,应该好好儿地掌握母语和外语知识以及翻译技巧。”巴特尔如是说。



责任编辑:刘一平